12月11日,第一届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五次工作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民办高校系统联络中心暨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究会主办,广东培正学院承办。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原主编潘国琪,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龙协涛,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学报副主编陈新民,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树人大学学报》原副主编孟莉英,来自全国40多家民办高校学报代表以及广州多家媒体记者等70余人济济一堂,围绕“学报如何服务民办高校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12月10日会议报到的当天晚上,首先举行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审议了会议议程、工作报告和研究会章程等,并进行了常务理事会换届。
研讨会开幕式由陈新民主持。广东培正学院校长张曙光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培正学院的办学历史及学校“把内刊当成正式刊物努力办好”的办刊精神。田敬诚、潘国琪和龙协涛三位专家高度肯定了会议主题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不同角度对该主题作了深度解读。
田敬诚指出,学报通常通过扩大影响、服务科研和服务某一学派三种途径发挥作用,对于民办高校学报而言,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发挥功能:一是营(制)造舆论,学报要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二是研究问题,可以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民办高校面临的诸多问题;三是树立典型,形成冲击力,助推民办高校发展。
潘国琪认为,学报有“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传播及培养学术新人”四大本体功能,要发挥这四大功能,需要分别处理好四个关系,即“主动与被动”“特色与质量”“交流传播与社会影响力”“培养学术新人与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他深知没有正式刊号的问题一直困扰并阻碍着民办高校刊物的发展,对此,他真切希望学报同仁们:一是要坚持、坚守阵地,在坚守和不断争取中等待时机,同时要倾尽全力,把内刊当成公开刊物办,坚定不移地以导向为立刊之魂,以质量为强刊之本,以特色为兴刊之路,精心研究发展谋略,充分发挥各自刊物的优势与功能,不断扩大影响力;二是要以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审读、加工每一篇文章,确保内容质量上乘,编校质量精良;三是要以使尽洪荒之力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地把刊物做好、做大、做强。
龙协涛认为,国内外78%的科研成果首先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术期刊,2004年出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11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现在《关于繁荣学术期刊的若干意见》的起草,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术期刊寄予的厚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去年认定了8000多种学术期刊,今年还将继续认定。编辑是书香社会的播种者、催生者,是文字工匠和文化工匠,要精雕细琢地编好每篇文章、精耕细作地做好每个栏目、精益求精地办好整本刊物。他还就如何获得公开刊号问题,提出了联合办刊、走专业专题研究之路和办集刊等建议。
陈新民受第一届研究会理事长徐绪卿的委托,作了研究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研究会成立以来民办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第一届理事会9年来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目前,研究会会员已从最初的16家发展到68家,分布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并且新成员还在源源不断地申请加入。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已有近200家,但拥有公开刊号的仅有《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北京城市学院学报》《黄河科技大学学报》和《浙江树人大学学报》4家,民办高校学报这种“一少两多”(公开出版少、内部准印多、自行印行多)的状态一直未改变,这既不利于政府的监管,也不利于学报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同程度影响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但是,民办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并没有因此气馁或不作为,一直在学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并积极创造条件谋生存、千方百计求发展,或依托学科优势、区域特色创设特色栏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2001创刊起就开辟“民办高等教育”重点栏目,2011年底入选第二批“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在今年10月底召开的“教育部名栏名刊建设研究会暨首届颁奖大会”上,荣获了“名栏建设优秀奖、名栏建设工作优秀组织奖、名栏优秀责任编辑奖、名栏优秀论文奖和名栏研究优秀论著奖”等5个项奖,成为获奖最多的学报之一。另一个特色栏目“经济贸易与管理”早在2006年就发表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题为《从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创造》的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学报上发表的极为罕见的“珍品”文章。为了打造好研究会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研究会先后举行了以“打造优秀教育期刊,服务民办高校建设”“建立民办高校学报互认机制”“学报如何服务民办高校发展”等为主题的五次学报工作研讨会,开展了四次“双优”评比活动和多渠道向相关部门联合申请公开刊号等,较好地完成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各项任务。
孟莉英宣布了新一届常务理事单位名单(共14家),分别为:浙江树人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安徽新华学院、三亚学院、广东培正学院、西安外事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杉达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以及西安思源学院。其中,浙江树人大学为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由陈新民担任理事长、金菊爱(《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担任秘书长;黄河科技学院、北京城市学院为副理事长单位,由杨雪梅(黄河科技学院校长、学报副主编)和胡丽琴(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学报编委会主任)担任副理事长;安徽新华学院、三亚学院和广东培正学院为副秘书长单位,由杨烽(《安徽新华学院学术论坛》主编)、王致兵(《三亚学院学报》副主编)和郑春元(《广东培正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担任副秘书长。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研究会工作报告和章程,公布了获奖名单。与会领导为获得优秀期刊、优秀编辑学论文、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和个人颁了奖。
在下午进行的交流与讨论中,《北京城市学院学报》《上海杉达学院研究与发展》《江西服装学院学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广外南国商学院学报》《西安翻译学院学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现代城市》《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学报》《陕西国际商留学院学报》和《安徽新华学院学报》等11家民办高校学报代表发言,他们立足各自刊物的实际与实践,分析面临的种种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全面交流了办刊经验。
新一任理事长陈新民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领导重视,专家报告与经验交流相结合,并完成了研究会换届改选工作。对新一届研究会的工作,他提出了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在研究会定位上要体现“联结与交流”;二是重申了理事会和成员单位的职责;三是要提升学报人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学报服务民办高校发展,主要体现在服务于本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学术成长,服务于高校科研成果的更好展示以及助推本校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高质量、高品质的学报引领本校的学术发展。
三亚学院副校长刘晓鹰、西安外事学院期刊中心主任张积玉、《安徽新华学院学术论坛》主编杨烽分别主持了各时段的会议。
当天晚上,举行了研究会二届一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并明确了新一届理事会的相关工作。
本次会议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既为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同时掀开了新一届理事会续写民办高校学报美好愿景的新篇章。
(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究会秘书处 供稿)
2016年12月13日
|